在环境监测、生态遥感、污染溯源与精准农业领域,无人机载荧光激光雷达融合激光测距与物质荧光特性,实现对大气气溶胶、水体藻华、植被胁迫等目标的三维立体探测。
无人机载荧光激光雷达轻量化、高精度与机动性强的特点,源于多个部件的深度集成,每一部分都为空、精、智而设计。

1、激光发射系统
采用小型化固体或光纤激光器,发射固定波长脉冲激光(如355nm紫外光激发叶绿素荧光,532nm绿光探测水体)。具备高重频(kHz级)、窄脉宽(ns级)与稳定能量输出,确保远距离探测信噪比。部分系统支持多波长可调,适应不同目标响应特征。
2、荧光接收望远镜
大口径(10–20cm)卡塞格林式或牛顿式望远镜收集微弱荧光信号。镜面镀增透膜,提升特定波段(如685nm、740nm叶绿素荧光峰)透过率。配备视场光阑,抑制背景杂散光干扰,提高探测灵敏度。
3、光谱分光与探测模块
接收到的荧光经分光系统(光栅或滤光片轮)分离为不同波段,由高量子效率光电倍增管(PMT)或雪崩光电二极管(APD)阵列探测。多通道同步采集,实现荧光光谱指纹识别,区分藻类、油污或污染物类型。
4、飞行平台(无人机)
选用大载重、长航时的多旋翼或固定翼无人机(如六轴、垂起固定翼),承载雷达系统(常重5–15kg)。具备RTK厘米级定位与抗风能力,确保飞行轨迹稳定,点云数据精确配准。
5、惯性导航与POS系统
集成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(IMU)与GNSS(GPS/北斗),实时记录激光发射时刻的载体位置(X,Y,Z)与姿态角(俯仰、横滚、航偏)。通过后处理差分技术,将原始回波数据精确投影至地理坐标系,生成三维点云。
6、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
嵌入式工控机同步控制激光发射、信号采集、POS数据记录与飞行指令交互。支持实时数据流传输与本地存储(TB级固态硬盘),确保海量点云与光谱数据不丢失。
7、云台与减震系统
三轴陀螺稳定云台隔离无人机振动,保持激光束指向稳定。内置减震垫与阻尼结构,降低飞行抖动对光学对准的影响,保障数据质量。
8、电源管理与热控系统
高效电源模块将无人机电池电压转换为各部件所需直流电。主动散热风扇或相变材料调控激光器与电子舱温度,防止过热导致性能下降。